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
发布于 2025/06/14 15:19
发布于 2025/06/14 15:19
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快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和病因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子宫按摩、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输血支持和抗感染处理。
产后出血的首要处理是控制出血源。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可通过双手子宫按摩促进宫缩;若存在产道裂伤需立即缝合止血。胎盘残留者需行人工剥离或清宫术,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晶体液,出血量超过1000ml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血红蛋白>80g/L。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避免循环超负荷。严重出血时可考虑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休克指数>1提示失血量达30%以上。在扩容基础上可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评估组织灌注情况。
所有操作需严格无菌,产后出血患者需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对于宫腔操作或存在产道损伤者,应加强会阴护理,每日碘伏消毒,监测体温和恶露性状变化。
针对不同出血原因采取特异性处理:宫缩乏力者可静脉推注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胎盘植入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凝血功能异常需补充相应凝血因子,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产后出血患者恢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增加蛋白质摄入至1.5-2g/kg,多食用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元素食物。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产妇专用护理垫每2-3小时更换。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肌恢复,但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活动。注意观察恶露量及颜色变化,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及时复诊。心理方面需关注产后抑郁倾向,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
下一篇 :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