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病毒

发布于 2025/06/19 06:25

细菌性痢疾并非由病毒引起,而是由志贺菌属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致病菌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

1、病原体特征:

志贺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菌体侵袭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黏膜溃疡形成。该菌在体外生存力较强,常温下可在污染物品上存活1-2周。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苍蝇可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密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排泄物也可造成感染,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生暴发流行。

3、典型症状:

潜伏期1-3天,起病急骤,初期为水样腹泻,24小时内转为黏液脓血便。伴随左下腹绞痛、排便紧迫感,严重者每日排便可达30次以上。部分患者出现发热、恶心、脱水等全身症状。

4、诊断方法:

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可确诊。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电解质检测可评估脱水程度。需与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5、治疗原则:

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常用抗菌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重症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中毒型痢疾需联合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患者餐具应煮沸消毒,排泄物需用漂白粉处理。流行期间可服用黄连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易感人群可接种痢疾疫苗。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痢疾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