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瘘手术后为什么会肠梗阻
发布于 2025/06/19 10:45
发布于 2025/06/19 10:45
肠造瘘术后肠梗阻多由术后粘连、造口狭窄、饮食不当、肠蠕动减弱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缓解、物理治疗、手术松解及预防感染等方式干预。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肠管与腹壁或脏器间形成纤维粘连带,约占术后肠梗阻病例的60%。粘连会限制肠管正常蠕动,造成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粘连风险,严重时需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造瘘口周围瘢痕挛缩或缝合过紧会导致出口狭窄,粪便通过受阻。表现为腹胀、造口排气排便减少。定期指扩护理可预防狭窄,已形成者需手术重建造口。
过早摄入高纤维或难消化食物易在造瘘近端形成粪石阻塞。术后2周内应遵循流质-半流质-低渣饮食渐进原则,避免菌菇、竹笋等粗纤维食物。
麻醉、术后镇痛及卧床会导致肠麻痹,肠内容物滞留。表现为全腹膨隆、肠鸣音消失。可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配合腹部按摩刺激肠蠕动恢复。
吻合口瘘或造口周围感染引发炎性水肿,机械性阻塞肠腔。常伴发热、白细胞升高,需静脉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引流脓肿。
术后6周内需定期监测造口功能,每日记录排气排便情况。建议采用低渣高蛋白饮食,如鱼肉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分5-6次少量进食。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证每日步行30分钟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腹痛、造口停止排气超过12小时应立即就医。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造口袋时注意观察排泄物性状变化。
上一篇 : 肠造口后又发生肠梗阻怎么办
下一篇 : 不完全性肠梗阻最怕三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