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小孩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19 10:51
发布于 2025/06/19 10:51
5岁儿童肠梗阻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腹部手术后粘连等原因引起。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儿童过量食用高纤维或不易消化食物如柿子、糯米,可能形成粪石阻塞肠腔。进食后剧烈运动易诱发肠扭转,未充分咀嚼的果核等异物也可能造成机械性梗阻。此类情况需禁食并配合胃肠减压,必要时通过灌肠促进排便。
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会导致肠壁水肿、肠蠕动紊乱,严重时引发麻痹性肠梗阻。患儿常伴有发热、腹泻等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
婴幼儿常见急症,近端肠管嵌入远端形成"套筒"样结构。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包块,超声检查可见"靶环征"。发病72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病例需手术解除套叠。
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等畸形可导致慢性肠梗阻。患儿多有出生后排便困难史,钡剂灌肠显示病变肠段狭窄或扩张。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或矫正解剖异常。
腹部手术史儿童可能因纤维粘连带压迫肠管引发梗阻。CT检查可见肠袢扩张及"鸟嘴征",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有效预防粘连形成。
患儿发病期间应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能量供给。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食,避免豆类、芹菜等粗纤维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腹部平片观察肠管恢复状态。注意培养儿童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餐后1小时内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先天性肠道畸形患儿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
上一篇 : 不完全性肠梗阻怎么形成的呢
下一篇 : 肠梗阻禁食十一天饿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