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28 07:31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以刻意限制饮食、过度追求消瘦为特征的心理行为障碍,属于进食障碍的亚型之一。该疾病主要由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压力、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体重显著低于正常范围、对体重增加存在强烈恐惧、体像认知扭曲等。神经性厌食可通过心理治疗、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1、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患者常存在完美主义倾向或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因压力事件触发病态节食行为。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对食物热量过度计算,伴随强迫性运动。心理干预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体像认知偏差,必要时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症状。

2、社会文化影响

过度推崇纤瘦的审美观念可能诱发青少年群体通过极端节食控制体重。患者常模仿社交媒体中的极端减肥方式,如完全回避碳水化合物。家庭治疗可帮助建立健康饮食观念,营养师需制定渐进式增重计划,配合复合维生素片预防营养不良。

3、遗传易感性

家族中有进食障碍病史者发病概率较高,可能与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有关。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味觉敏感度改变,如拒绝高脂食物。基因检测有助于风险评估,早期可使用奥氮平片调节神经递质平衡,但需监测血糖升高风险。

4、生理代谢紊乱

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闭经等内分泌问题,伴随基础代谢率下降。实验室检查常见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纠正失衡,同时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粉剂摄入。

5、并发症风险

病程超过3年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心律失常等器质性损害,严重营养不良时需住院进行鼻饲喂养。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者需使用辅酶Q10胶囊保护心脏功能,合并胃轻瘫时可短期应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胃肠动力。

神经性厌食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三餐,家属应避免对体重体型进行评价性语言。恢复期可选择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替代强迫性锻炼,每周监测体重增幅控制在0.5-1公斤。若出现呕吐、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长期随访中需关注抑郁情绪复发迹象。饮食方面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搭配香蕉等富钾水果预防电解质失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