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化疗会出现营养不良

发布于 2025/06/28 07:28

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主要与治疗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代谢紊乱、食欲下降、营养吸收障碍及心理因素有关。放化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导致患者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1、消化系统损伤

放化疗药物会直接损伤胃肠黏膜细胞,导致口腔溃疡、食管炎或肠黏膜脱落。头颈部放疗可能引发唾液分泌减少和味觉改变,消化道放疗则易造成放射性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疼痛、腹泻等症状,影响正常进食。临床常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使用昂丹司琼片控制呕吐。

2、代谢异常

肿瘤本身和治疗过程均会加速分解代谢,导致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消耗。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干扰葡萄糖代谢,引发胰岛素抵抗。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和体重快速下降。营养支持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但须在医生监测下进行。

3、食欲神经抑制

化疗药物会刺激延髓呕吐中枢,5-羟色胺受体激活导致持续食欲减退。部分靶向药物可能影响下丘脑摄食调节中枢。患者出现早饱感或食物厌恶现象,可遵医嘱使用甲地孕酮分散片改善食欲,配合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

4、吸收功能障碍

肠道绒毛萎缩和胰腺外分泌不足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尤其是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放射性肠炎可能导致乳糖酶缺乏引发乳糖不耐受。建议选择低脂易消化的短肽型肠内营养粉,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定期监测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水平。

5、心理性厌食

治疗压力、身体形象改变和抑郁情绪会显著降低进食意愿。部分患者因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而主动限食。需要心理疏导结合营养教育,必要时使用米氮平片改善情绪和食欲,家属应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并避免强迫喂食。

放化疗期间建议每日5-6餐,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等。烹饪时用橄榄油增加能量密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监测体重和血清前白蛋白指标。若连续3天进食不足日常需求的60%,需及时就医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束后仍需持续营养监测,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结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