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急性中耳炎

发布于 2025/06/29 05:27

小儿急性中耳炎是指儿童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主要表现有耳痛、发热、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避免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1、病因机制

小儿急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婴幼儿咽鼓管短平直,鼻咽部分泌物易反流。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会增加发病概率。

2、典型症状

患儿常表现为突发耳痛,夜间加重伴哭闹不安,可能出现38-39℃发热。婴幼儿因无法表达,多表现为抓耳、摇头、拒奶。若鼓膜穿孔可见淡黄色脓液流出,此时耳痛反而减轻。部分患儿伴随鼻塞、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3、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膨隆或穿孔。声导抗测试显示B型鼓室图提示积液。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升高。需与分泌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等鉴别,严重者需进行颞骨CT检查排除乳突炎等并发症。

4、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疼痛明显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镇痛。鼓膜穿孔者需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生理海水鼻腔喷雾保持咽鼓管通畅。

5、护理要点

哺乳期婴儿应保持头高位喂奶,避免呛奶。发作期避免游泳、乘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家长需观察患儿听力反应,若出现高热不退、颈部僵硬等症状需警惕颅内并发症。痊愈后应定期复查听力,预防复发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预防小儿急性中耳炎需增强体质,避免二手烟暴露,及时治疗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涕,正确方法是单侧交替清洁。若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需考虑鼓膜置管等手术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