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尿酸性肾病

发布于 2025/07/01 05:16

急性尿酸性肾病是指因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伤,通常与高尿酸血症、尿酸排泄异常等因素有关。

急性尿酸性肾病多见于短时间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受阻的情况。血液中尿酸浓度快速升高时,尿酸会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阻塞尿流并引发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突发少尿或无尿,伴随血肌酐升高、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尿液浑浊。该病常见于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化疗后、痛风急性发作期未规范治疗者,或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人群。

诊断需结合血尿酸检测、尿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核心是快速降低血尿酸水平,常用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片。同时需碱化尿液以增加尿酸溶解度,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严重肾功能损害者需临时血液透析支持。日常需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等,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以促进尿酸排出。

预防急性尿酸性肾病需定期监测血尿酸,避免脱水及剧烈运动诱发尿酸浓度骤升。痛风患者应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尿酸药物,肿瘤患者化疗前需评估尿酸水平并采取预防性干预。出现排尿异常或腰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肾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内分泌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