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狭窄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7/25 11:00
发布于 2025/07/25 11:00
输尿管狭窄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损伤、结石刺激、手术创伤、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腰痛、排尿困难、肾积水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输尿管先天狭窄,可能与胚胎期输尿管发育障碍有关。此类狭窄多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狭窄加重可出现腰部胀痛。轻度狭窄可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严重者需行输尿管成形术。
长期泌尿系统感染如结核性输尿管炎会导致管壁纤维化狭窄。患者常伴有反复尿频尿痛病史,可能伴随血尿。需先控制感染,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后期可通过球囊扩张术改善狭窄。
输尿管结石长期嵌顿会刺激黏膜增生形成瘢痕性狭窄。典型表现为突发绞痛伴血尿,结石取出后可能遗留持续性狭窄。建议及时处理原发结石,可选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排石,必要时行输尿管镜碎石术。
盆腔或输尿管手术后局部瘢痕收缩是医源性狭窄的常见原因。多见于妇科手术或前列腺切除术后,可能伴输尿管瘘。轻度狭窄可用双J管支撑3-6个月,严重者需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盆腔肿瘤如宫颈癌、前列腺癌可能直接侵犯或压迫输尿管。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症状,晚期出现无痛性肾积水。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可放置金属输尿管支架维持引流,配合使用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久坐。出现腰痛、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肾积水情况。长期留置双J管者需每3个月更换,预防尿路感染和支架管结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