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后脚肿胀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8/09 08:35

脚骨折后脚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加压包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脚肿胀通常由局部出血、炎症反应、静脉回流受阻、软组织损伤、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使用枕头或垫子将脚垫高,保持15-30厘米的高度。抬高时间建议持续2-3小时,休息1小时后再重复进行。夜间睡眠时也可保持抬高状态。

2、冷敷

骨折后48小时内可对肿胀部位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冻伤,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敷于患处。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对肿胀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压力要均匀,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加压包扎能限制组织液渗出,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包扎时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运,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4、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肿止痛药物,如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七叶皂苷钠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或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若存在感染风险,医生可能会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足趾屈伸等被动或主动活动,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随着骨折愈合,可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但需避免过早负重。

脚骨折后应注意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碰撞和剧烈活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牛奶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蓝花等,有助于组织修复。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皮肤发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康复期间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恢复活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