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滑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8/28 14:17
发布于 2025/08/28 14:17
跟骨滑囊炎可能由外伤、慢性劳损、感染、骨结构异常、关节炎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穿刺抽液、手术等方式治疗。
跟骨滑囊炎可能与直接撞击或扭伤等外伤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同时配合弹性绷带固定减少摩擦。
长期跑步、跳跃等重复性动作可能导致跟骨滑囊持续受压,通常表现为足跟部隐痛、活动后加重等症状。建议更换缓冲性好的运动鞋,减少高强度运动,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药物,结合超声波治疗促进炎症吸收。
细菌通过皮肤破损侵入滑囊可能引发感染性炎症,通常伴随发热、局部皮温升高等症状。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时需手术切开引流,同时每日用碘伏消毒创面并保持干燥。
跟骨骨刺或扁平足等先天畸形可能增加滑囊摩擦,通常表现为晨起僵硬、行走刺痛等症状。可通过定制矫形鞋垫分散压力,疼痛明显时口服依托考昔片、美洛昔康片等药物,严重畸形需行跟骨截骨术矫正。
类风湿关节炎或痛风等系统性疾病可能累及跟骨滑囊,通常表现为对称性肿痛、血尿酸升高等症状。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秋水仙碱片等控制原发病,急性期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日常需低嘌呤饮食并监测肝肾功能。
跟骨滑囊炎患者应选择宽松软底鞋避免局部压迫,每日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保守治疗1个月无效或出现皮肤破溃流脓,需及时复查核磁共振明确是否需手术切除滑囊。康复期可进行足趾抓毛巾等训练增强足底肌力,但需避免爬山、跳绳等冲击性运动。
上一篇 : 脚扭伤后走路没力气算严重吗
下一篇 : 改善骨盆前倾的动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