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出血是什么原因
发布于 2025/09/05 06:52
发布于 2025/09/05 06:52
硬脑膜下出血通常由外伤、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脑萎缩、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原因引起。硬脑膜下出血是指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中,可能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外伤是硬脑膜下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头部受到直接撞击或剧烈摇晃可能导致桥静脉撕裂。老年人因脑组织萎缩,桥静脉更易受牵拉损伤。轻微外伤也可能诱发慢性硬脑膜下出血,初期症状隐匿,逐渐出现反应迟钝或步态不稳。
血管异常如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可导致急性出血,常伴随剧烈头痛和呕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或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轻微外伤即可引发出血。高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酒精滥用者因肝功能受损和跌倒风险增加,更易发生硬脑膜下出血。脑肿瘤或转移瘤侵蚀血管也可能成为诱因。婴幼儿摇晃综合征因颈部肌肉未发育完全,剧烈摇晃可造成桥静脉断裂。
自发性硬脑膜下出血较为罕见,可能与血管淀粉样变性有关。长期透析患者因尿毒症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出血概率升高。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可引起血管炎性损伤。
硬脑膜下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食物,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蓝花等蔬菜。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出现意识改变或新发神经症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什么是真菌性脑膜炎
下一篇 : 复方芦丁片是激素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