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浅龋症状主要有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牙釉质局部粗糙、冷热敏感、食物嵌塞疼痛、牙齿窝沟发黑等。浅龋是龋病的早期阶段,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层,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进展。
1、白垩色斑块
牙齿表面出现不透明的白垩色斑块是浅龋的典型早期表现,由于牙釉质脱矿导致折光性改变。斑块多发生在后牙咬合面或邻面,质地较正常釉质松软,探诊时有粗糙感。此时可通过局部涂氟或渗透树脂治疗阻止龋坏发展。
2、牙釉质粗糙
龋损区域牙釉质会出现微小凹陷或沟纹,用探针检查时可感知明显粗糙感。这种改变源于细菌产酸导致的釉质晶体溶解,常伴随白垩色改变。早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专业再矿化治疗可修复轻微缺损。
3、冷热敏感
部分浅龋患者进食冷热食物时会出现短暂酸痛,这是因为釉质脱矿后牙本质小管部分暴露。敏感症状通常为一过性,与深龋的持续性疼痛不同。脱敏牙膏如舒适达抗敏牙膏可缓解症状,但需配合龋齿充填治疗。
4、食物嵌塞痛
当龋洞形成于牙齿邻面或窝沟时,食物残渣嵌入可能引发咀嚼疼痛。疼痛在清除嵌塞物后立即缓解,区别于牙髓炎的自发性疼痛。此类情况需尽快进行窝沟封闭或树脂充填,避免龋坏向深层扩散。
5、窝沟发黑
后牙咬合面窝沟处出现黑线或黑点是浅龋进展的表现,色素沉着提示龋坏已达釉质深层。尽管尚未穿透牙本质,但黑色改变往往需要机械去腐后充填。使用西帕依固龈液等含氟漱口水可辅助抑制龋病进展。
发现浅龋症状后应减少高糖饮食摄入,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对高风险部位可预防性涂氟。若已形成明显龋洞,需及时就诊进行微创树脂修复,避免发展为中龋或深龋导致牙髓感染。妊娠期妇女及儿童更需加强龋病筛查,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牙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