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炎症时拔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创口愈合延迟、剧烈疼痛或干槽症等并发症。口腔炎症常见于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情况,拔牙前需评估炎症程度。
1、感染扩散
炎症状态下拔牙可能使局部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菌血症或远处器官感染。急性化脓性炎症时,拔牙操作可能破坏天然屏障,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表现为肿胀加重、发热寒战。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需术前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创口延迟愈合
炎症区域组织血供差且代谢废物堆积,拔牙后凝血功能受影响,易形成无效腔。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周围骨质破坏,拔牙窝骨修复时间可能延长数周。吸烟者或维生素缺乏患者更易出现此类情况,需加强术后创口护理。
3、剧烈疼痛
炎症介质会放大神经敏感度,拔牙后疼痛程度可能超过常规水平。急性牙髓炎合并根尖炎症时,麻醉效果可能不理想,术中易出现剧痛。术后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缓解症状。
4、干槽症风险
炎症环境下血凝块稳定性差,拔牙后3-5天可能出现牙槽骨暴露伴腐臭味,即干槽症。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发生率较高,表现为放射性耳颞部疼痛。需清创后填塞碘仿纱条,配合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5、邻牙损伤
严重牙周炎患牙周围支持骨丧失,拔牙时可能波及邻牙牙根。根尖囊肿或肉芽肿患牙拔除时,可能造成邻牙牙髓血供中断。术前X线评估可降低该风险,复杂病例建议采用微创拔牙技术。
存在口腔炎症时建议先控制感染再拔牙,急性期可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奥硝唑分散片等药物。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吮吸创口,选择温凉软食,用对侧牙齿咀嚼。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出现持续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复诊。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吸烟者至少戒烟两周以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