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肾出了问题?先别急着百度对症状!肾脏这个"沉默的器官"出问题时,往往不痛不痒,等有感觉可能已经晚了。今天带你解锁8项关键检查,让你不走冤枉路就能摸清肾脏健康状况。
一、尿常规:肾脏的第一道"安检"
1、尿蛋白检测
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早期信号,试纸检测就能发现异常。要注意晨起第一次排尿检查最准确。
2、尿潜血检查
红细胞超标可能提示肾炎、结石等问题。女性经期要避开检查,避免假阳性。
3、尿比重和pH值
反映肾脏浓缩功能,数值异常可能提示肾小管功能障碍。
二、血液检查:肾脏功能的"成绩单"
1、血肌酐检测
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数值升高说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但肌肉量大的人基础值会偏高。
2、尿素氮(BUN)
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受饮食影响较大,要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能更准确反映肾功能水平。60以下要警惕。
三、影像学检查:给肾脏拍"写真"
1、肾脏B超
无创又经济,能看肾脏大小、结构,发现结石、囊肿等病变。检查前要憋尿。
2、CT/MRI检查
对复杂病变更清晰,能发现肿瘤等异常。肾功能差者慎用造影剂。
四、特殊检查:精准定位问题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比单次尿检更准确,要完整收集24小时全部尿液。
2、肾穿刺活检
确诊某些肾病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指征。
五、哪些人该做肾脏检查?
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每年至少要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2、长期服药人群
特别是服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者。
3、有肾病家族史者
建议30岁后定期筛查。
4、莫名乏力、水肿者
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征兆。
六、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3天
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女性避开经期。
2、抽血检查
需要空腹8-12小时,但可以少量喝水。
3、B超检查
需要憋尿,但做泌尿系B超又要排空膀.胱,别搞反了。
七、检查报告这样看
1、尿蛋白±
可能是生理性的,建议复查。
2、血肌酐轻微升高
要结合eGFR判断,可能肌肉量大导致。
3、B超显示"肾窦分离"
可能是憋尿不足造成的假象。
八、异常结果怎么办?
1、单项指标异常
别慌,可能是暂时性的,1-2周后复查。
2、多项指标异常
建议肾内科专科就诊,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3、发现结石或囊肿
根据大小和症状决定处理方式,小的可能只需观察。
肾脏检查就像给身体做"年检",早发现才能早干预。记住: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下次体检时,别忘了特别关注这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