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水肿、乏力与发绀。这些症状通常由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右心功能不全。
1、呼吸困难: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负荷加重,肺通气与换气功能受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警惕急性右心衰竭。
2、心悸:
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初期可能出现心悸感,后期伴随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缺氧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量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听诊可闻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下肢水肿:
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的典型表现,最早出现在踝部,呈凹陷性水肿。静脉回流受阻使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长期卧床者可能出现骶尾部水肿。
4、乏力:
全身组织器官慢性缺氧导致代谢功能下降,患者常诉易疲劳、活动耐力降低。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进一步加重循环障碍。伴随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5、发绀: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使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青紫色。长期缺氧可引发杵状指(趾)。合并二氧化碳潴留时可能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肺性脑病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采用低盐高蛋白原则,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补充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根据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如床边踝泵运动、八段锦等低强度训练。监测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发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夜间不能平卧时应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防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急性加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