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恶心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服用促胃肠动力药、使用消化酶制剂、心理调节、中医治疗等方式改善。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饮食不当等原因有关。
1.调整饮食习惯
少食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进食时细嚼慢咽,餐后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可适量食用山楂、陈皮等具有助消化作用的食材。
2.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能增强胃窦收缩幅度,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莫沙必利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改善胃肠动力。伊托必利具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双重作用。这类药物适用于胃排空延迟引起的腹胀症状。
3.消化酶制剂
胰酶肠溶胶囊含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复方消化酶胶囊额外添加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分泌。米曲菌胰酶片在胃内快速崩解释放酶类。消化酶制剂适用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或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者。
4.心理调节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功能。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模式。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必要时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
5.中医治疗
保和丸消食导滞适合食积停滞证。枳实导滞丸行气消胀用于气滞型消化不良。香砂养胃丸健脾和胃改善脾胃虚弱症状。针灸取穴中脘、足三里等调节胃肠功能。艾灸神阙穴可温阳健脾。
长期消化不良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及浓茶咖啡。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胃镜检查是鉴别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