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发症主要包括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进展可能引发多系统损害。
1、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患者常合并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表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脂质沉积,同时脂肪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加剧代谢紊乱。治疗需通过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片调节糖代谢。
2、2型糖尿病
肝脏脂肪变性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约半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血糖监测可见空腹血糖受损。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可遵医嘱使用西格列汀片等降糖,同时需监测肝功能变化。
3、心血管疾病
慢性炎症状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颈动脉斑块形成。控制血压可选用缬沙坦胶囊,调脂治疗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但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4、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长期肝细胞损伤激活星状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进展期可出现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影像学显示肝脏表面结节样改变。抗纤维化治疗可选用水飞蓟宾胶囊,失代偿期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预防肝性脑病。
5、肝细胞癌
肝硬化患者每年有较高概率发展为肝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表现为消瘦、肝区疼痛。甲胎蛋白检测联合超声筛查至关重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索拉非尼片可用于晚期患者靶向治疗,但需评估Child-Pugh分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血糖及血脂指标,每日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并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避免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出现不明原因乏力、腹胀或意识改变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