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损害、截肢风险增加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危害。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血管病变的局部表现,与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相关,需积极干预以延缓进展。
1、肢体缺血坏死
动脉硬化闭塞症会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慢性肢体缺血。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出现肌肉酸痛无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严重缺血时肢体远端皮肤发绀、温度降低,出现溃疡或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2、心脑血管事件
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病变。动脉斑块不稳定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显著增高,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
3、肾功能损害
肾动脉狭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长期肾脏灌注不足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严重者可能进展至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合并糖尿病者肾功能恶化速度更快。
4、截肢风险增加
晚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远端肢体持续缺血,可能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或坏疽。合并感染时发展为湿性坏疽,毒素吸收可引起脓毒血症。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截肢手术,膝下截肢后5年生存率不足5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5、生活质量下降
慢性肢体缺血导致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影响日常行走、工作及社交。静息痛使患者夜间无法安睡,长期失眠可能诱发焦虑抑郁。截肢后需要适应假肢和使用轮椅,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经济负担和家庭照护压力也会显著增加。
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严格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目标范围。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定期复查血管超声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或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出现静息痛或皮肤溃疡时需及时血管外科就诊,必要时接受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血运重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