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几点睡觉才算是熬夜?答案不是23点?中西医说法大不同

发布于 2025/07/13 09:34

凌晨1点刷手机的你,突然看到"23点后睡就算熬夜"的推送,吓得.手机都掉在了脸上?先别急着定闹钟,关于熬夜的定义,中西医其实有完全不同的打开方式。那些流传甚广的睡眠时间表,可能从一开始就误导了你。

一、西医视角的熬夜标准

1、昼夜节律的黄金分割

人体生物钟并非固定在某个时间点。研究发现,体温最低点(通常凌晨4-5点)往前推6小时,才是个人最佳入睡窗口。这意味着夜猫子和早鸟族的熬夜标准应该不同。

2、睡眠周期比时间更重要

完整的睡眠周期约90分钟,成年人需要4-6个周期。重点不在于几点睡,而能否完成足够的周期数。凌晨2点睡但保证5个周期,比23点睡却频繁惊醒更健康。

3、皮质醇分泌的警.示信号

早晨8点仍感到疲惫,或下午3-4点异常清醒,都可能是熬夜的信号。这两个时段分别对应皮质醇的常规峰值和低谷期。

二、中医子午流注的智慧

1、时辰养生法的精髓

子时(23-1点)胆经当令,此时不睡影响决断力;丑时(1-3点)肝经值班,错过这个时段容易肝火旺。但前提是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而非刚刚躺下。

2、季节调整的灵活性

《黄帝内经》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可适当晚睡,冬.季则要早卧晚起。机械执行23点入睡反而可能违背自然规律。

3、地域差异的考量

生活在西部时区的人,其实比东部地区自然作息会晚1-2小时。中医讲究"因地制宜",新疆地区23点可能只相当于东部的晚9点。

三、现代人该听谁的?

1、睡眠质量的三个指标

晨起是否神清气爽、白天是否频繁哈欠、傍晚是否情绪稳定。满足两条以上,说明当前作息基本合理。

2、基因检测的新发现

DEC2基因突变者每天只需睡6小时,ABCC9基因携带者则需要更长时间。盲目跟风"8小时睡眠论"可能适得其反。

3、社会时差的概念

工作日和休息日入睡时间差超过2小时,就会产生类似跨时区旅行的疲劳感。保持作息稳定比纠结具体时间更重要。

四、给夜猫族的实用建议

1、循序渐进的调整

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5分钟,比突然改变作息更容易坚持。

2、蓝光管理的技巧

晚间使用琥珀色灯光,手机开启护眼模式。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达40%。

3、补救措施的选择

不得已熬夜后,次日午睡别超过30分钟,避免进入深睡眠造成"睡眠惰性"。

真正科学的熬夜定义,应该是个性化的动态标准。与其被各种说法搞得焦虑失眠,不如学会倾听身体的真实需求。记住,适合别人的生物钟,未必是你的最佳选择。今晚开始,找到属于你的睡眠密码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