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糜烂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13 06:37

急性胃糜烂可能由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1、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可能破坏胃黏膜屏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黏液分泌,导致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餐后腹胀、剑突下灼痛感,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治疗需停用损伤性药物,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

2、酒精损伤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直接腐蚀胃黏膜上皮细胞,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会引发局部微循环障碍。重度饮酒者可能出现呕血、剧烈上腹痛,胃镜下可见广泛黏膜糜烂伴渗血。需立即戒酒并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日常应避免空腹饮酒,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

3、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精神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胃黏膜缺血。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显示多发点状糜烂。治疗需积极处理原发病,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同时使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对高危患者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4、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感染者常伴口臭、餐后早饱,胃镜可见窦部黏膜充血糜烂。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根治方案包含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联合治疗,疗程10-14天。

5、胆汁反流

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时,胆汁酸反流至胃腔会溶解黏膜上皮细胞。患者多见口苦、胸骨后烧灼感,胃镜可见胆汁湖及黏膜糜烂。治疗需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胃肠动力,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中和胆汁,严重者需行胃底折叠术。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

急性胃糜烂患者应选择低纤维、低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辛辣、过热及腌制食物。进食需细嚼慢咽,每日5-6餐少量多餐。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促进黏膜修复,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就医完善胃镜检查。平时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