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白蛋白针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血浆渗透压及辅助治疗严重疾病,适用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患者。
1、纠正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是血浆中重要的蛋白质,当患者因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或肾脏丢失过多出现低蛋白血症时,注射白蛋白可快速提升血液中蛋白浓度。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病等患者,能有效缓解水肿、腹水等症状。需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使用以避免容量负荷过重。
2、维持血浆渗透压
白蛋白贡献了80%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输注后可吸引组织间隙水分回流入血管,对烧伤、创伤引起的休克有重要抢救作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联合机械通气能改善氧合指数。但需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肺水肿。
3、结合运输药物
白蛋白作为载体能与多种药物结合,延长药效时间并靶向递送。在肿瘤化疗中常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射剂,提高药物溶解度并减少过敏反应。该特性也用于解毒治疗,如重金属中毒时结合游离毒素加速排出。
4、营养支持作用
对于长期禁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白蛋白提供氮源支持组织修复,尤其配合肠外营养使用时可改善负氮平衡。但需注意单纯补充白蛋白不能替代全面营养治疗,需同步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素。
5、免疫调节功能
白蛋白通过结合内毒素和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具有保护作用。其抗氧化特性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导致不良反应。
使用白蛋白需严格遵循医嘱,输注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长期应用可能抑制自身白蛋白合成,建议配合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等食物。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出现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处理。非医疗指征的"营养性输注"可能增加经济负担且无明确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