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播条件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7/13 13:53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物品等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传播条件有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等。

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疱疹液、唾液、粪便等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可通过皮肤破损处或黏膜侵入健康人体,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场所易发生群体感染。患者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家长需对患儿衣物、玩具进行消毒处理。

2、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导致传播。婴幼儿换尿布时不规范操作、饭前便后未洗手等均可引发感染。建议家长在处理患儿排泄物时佩戴手套,并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污染区域。

3、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颗粒,在1米范围内可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他人。在密闭空间或通风不良环境中传播风险显著增加。流行季节应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重症病例。产前检查发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病毒筛查。

5、污染物传播

病毒在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天,儿童接触后经揉眼、吮指等行为造成间接感染。幼儿园需每日用紫外线或含氯制剂消毒公共物品,患儿居家隔离期间应单独使用餐具和洗漱用品。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管理,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或贴身物品。流行期间可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预防重症,但需注意该疫苗不能防护其他肠道病毒亚型。患儿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后1周,恢复期仍可能通过粪便排毒,持续做好排泄物消毒处理。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须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