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症状主要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发热等。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层,可反复发作。
1、腹泻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性状多为稀便或水样便,严重时可出现血便。腹泻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导致水分吸收减少、肠道蠕动加快有关。患者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2、黏液脓血便
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粪便中常混有黏液、脓液和血液。这是由于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所致。病情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便中带血,严重时可出现大量血便。建议患者记录排便情况和便血程度,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3、腹痛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腹痛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轻者仅有腹部不适感,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腹痛发作时可采用热敷缓解症状,但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4、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导致排便反射异常所致。该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焦虑和睡眠障碍。建议患者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
5、发热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发热多与炎症活动相关,若出现高热需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适当休息,补充营养。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定期复查结肠镜和粪便检查,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