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可作为晚期或复发病例的重要治疗选择,其核心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等PD-1/PD-L1抑制剂。
1、免疫治疗机制
免疫治疗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T细胞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或错配修复缺陷型患者对该治疗响应率较高,可能伴随乏力、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
2、适用人群筛选
需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D-L1表达水平及基因测序确认MSI-H/dMMR状态。符合生物标志物标准的患者中,约部分可实现肿瘤缩小或长期稳定,治疗前需评估甲状腺功能等基础指标。
3、联合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常与仑伐替尼胶囊等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协同抑制肿瘤微环境。联合用药可能提升客观缓解率,但需密切监测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必要时使用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控制血压。
4、疗效评估周期
治疗2-3个月后需通过影像学复查评估疗效,持续应答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获益。疾病进展时需考虑更换为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方案,或参与新型免疫调节剂的临床试验。
5、特殊管理要点
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严重不良反应需早期识别,必要时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干预。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
接受免疫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治疗期间建议记录体温及不适症状,每周进行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避免过度疲劳。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会阴清洁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