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不是脂肪肝,两者属于不同疾病但存在关联。高脂血症是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主要区别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重点。
一、发病机制差异
高脂血症由遗传、高脂饮食或代谢紊乱导致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成分升高,主要影响血管健康。脂肪肝则因酒精滥用、肥胖或胰岛素抵抗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直接损害肝脏功能。两者可能并存,高脂血症会增加脂肪肝发生概率。
二、临床表现不同
高脂血症早期多无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黄色瘤或动脉硬化体征。脂肪肝常见右上腹隐痛、乏力,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时可能出现黄疸。实验室检查中,高脂血症以血脂四项异常为特征,脂肪肝则需结合超声和肝功能指标判断。
三、诊断标准区别
高脂血症诊断依据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2毫摩尔/升或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4毫摩尔/升。脂肪肝需通过影像学确认肝脂肪含量超过5%,并排除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病。部分患者可能同时符合两种诊断标准。
四、治疗侧重点
高脂血症以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胶囊为主,配合饮食控制。脂肪肝需戒酒、减重,药物选用水飞蓟素胶囊、双环醇片等护肝药物。合并两种疾病时需综合干预代谢综合征。
五、预后差异
控制良好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风险可显著降低。脂肪肝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及腹部超声对两种疾病管理均至关重要。
建议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饮酒及滥用药物,每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出现持续肝区疼痛或血脂控制不佳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