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桶内壁发霉的油通常不建议食用。霉菌可能产生毒素污染油脂,即使高温加热也难以完全破坏,存在健康风险。
食用油桶内壁发霉时,霉菌菌丝可能已渗透至油中。常见产毒霉菌如黄曲霉、赭曲霉等,其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耐高温且具有强致癌性,长期摄入可能损伤肝脏。即使将油加热至200摄氏度以上,部分毒素仍会残留。若发现油体浑浊、有霉斑或异味,说明油脂已发生氧化酸败,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可能引发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若霉斑仅局限于桶盖边缘且未接触油体,可彻底清洁容器后观察油脂状态。但需确保油质清澈无异味,且储存时间未超过保质期。对于已开封超过半年的食用油,即使未见霉变也不建议继续食用,因油脂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同样危害健康。
日常储存食用油应选择避光、阴凉的环境,使用后及时密封。建议购买小包装油品并在3个月内用完,玻璃或不锈钢容器比塑料更防潮。若误食霉变油脂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催吐或护肝治疗。定期检查厨房储油容器的清洁度,发霉的油桶可用白醋浸泡消毒后彻底晾干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