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初期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精神萎靡等。败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瘀点瘀斑、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模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感染性休克,需立即就医治疗。
1、寒战高热
败血症初期常出现突发性寒战,随后体温迅速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寒战高热可能与细菌毒素入血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通常伴随面色潮红、皮肤干燥等症状。感染灶未控制时可能出现反复高热,需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治疗。
2、呼吸急促
患者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可能出现代偿性过度通气。呼吸急促可能与炎症介质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严重时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3、心率加快
败血症患者心率常超过90次/分钟,与炎症反应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有关。持续心动过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需进行心电图监测。治疗可选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控制心率,同时积极控制感染源。
4、精神萎靡
早期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谵妄或昏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炎症因子透过血脑屏障有关。需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排除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5、皮肤改变
特征性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症状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可能伴随穿刺点渗血。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败血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通风。饮食需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等,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注意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记录体温波动情况。所有治疗均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进行,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检查与护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