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血运重建及危险分层管理。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方案,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心肌梗死进展及降低死亡风险。
1、抗缺血治疗
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快速缓解胸痛,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负荷,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存在血管痉挛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者。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2、抗血栓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旨在预防血栓形成和扩大。抗血小板药物推荐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如替格瑞洛片或氯吡格雷片,高危患者可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短期强化治疗。抗凝药物可选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磺达肝癸钠注射液,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需警惕出血风险,尤其老年或合并消化道溃疡患者。
3、血运重建
根据危险分层决定是否进行早期介入治疗。中高危患者建议在24-72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低危患者可优先药物保守治疗,若症状反复再考虑血运重建。介入治疗需评估病变血管的解剖特点及患者耐受性,术后需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
4、危险分层
采用GRACE或TIMI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死亡和心肌梗死风险,指导治疗强度。高危患者表现为持续胸痛、肌钙蛋白显著增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动态变化,需紧急介入治疗。中低危患者可接受药物稳定后择期评估。分层需动态进行,病情变化时重新评估。
5、并发症管理
针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措施。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严重者可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可应用胺碘酮注射液,缓慢性心律失常需临时起搏。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避免酮症酸中毒加重心肌损伤。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长期随访,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达标。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液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