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年耳聋的药物

发布于 2025/07/16 11:49

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年性耳聋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袢利尿剂、抗肿瘤药物、水杨酸类药物以及部分抗疟药。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损害内耳毛细胞或干扰耳蜗微循环导致听力下降,建议老年患者用药前严格评估风险。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明确耳毒性,可能与内耳毛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可出现高频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发展为永久性耳聋。使用此类药物需监测纯音测听,发现异常需立即停药并考虑改用阿米卡星注射液等耳毒性较低的替代药物。

2、袢利尿剂

呋塞米片、布美他尼片等袢利尿剂可能通过改变耳蜗内电解质平衡引发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损伤。常见于快速静脉注射或大剂量使用时,表现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建议控制给药速度,联合使用螺内酯片可降低风险。

3、抗肿瘤药物

顺铂注射液、卡铂注射液等铂类化疗药物易蓄积于耳蜗,导致双侧进行性听力减退。通常先影响4000-8000Hz高频区,后期累及言语频率。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必要时使用氨磷汀注射液保护内耳。

4、水杨酸类药物

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引起可逆性耳聋和耳鸣,与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导致耳蜗血流减少有关。症状多出现在血药浓度超过200mg/L时,停药后72小时内多可恢复。长期服药者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替代。

5、抗疟药

奎宁片、氯喹片等抗疟药物可能损伤耳蜗神经节细胞,典型表现为低频区听力下降伴耳鸣。疟疾流行区老年患者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疗程,出现耳部症状应立即停用并更换青蒿琥酯片治疗。

老年患者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既往听力状况,避免联合使用多种耳毒性药物。建议每3-6个月进行听力检查,日常注意远离噪音环境,适当补充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出现耳鸣、耳闷等先兆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通过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等检查评估耳蜗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