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反复强调!糖尿病人不查这个指标,血糖可能白调了?

发布于 2025/08/03 13:48

糖尿病管理远不止测血糖这么简单。很多糖友每天勤勤恳恳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健康晴雨表"——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要是没查明白,血糖可能真的白调了。

一、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比血糖更重要?

1、反映长期控糖水平

血糖值就像快照,只能反映抽血那一刻的血糖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相当于一段"监控录像",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2、预测并发症风险

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就能降低37%。这个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3、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医生会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判断当前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用量。

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3个关键点

1、检查频率有讲究

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6个月检查一次;治疗方案有调整或血糖不达标者,每3个月就要查一次。

2、检查时机要选对

这个检查不需要空腹,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但要注意,如果近期有严重贫血或大量失血,可能会影响结果准确性。

3、目标值因人而异

一般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在7%以下。但对于老年人、有严重低血糖史或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目标值可以适当放宽。

三、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3个实用技巧

1、饮食管理要精细化

不是简单的不吃甜食就行。要学会计算碳水化合物总量,合理分配三餐比例,注意膳食纤维摄入。

2、运动方式要科学

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要结合。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配合每周2-3次力量训练。

3、监测记录要全面

除了测血糖,还要记录饮食内容、运动量、用药情况等。这些数据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控糖效果。

四、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常见疑问

1、"我空腹血糖正常,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偏高?"

这可能意味着餐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加强餐后血糖监测,特别关注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值。

2、"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了,还要天天测血糖吗?"

仍然需要。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波动.情况,而血糖波动大同样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3、"检查结果忽高忽低怎么回事?"

可能是测量误差,也可能是这期间血糖控制不稳定。建议连续监测几次,找出规律。

糖尿病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糖化血红蛋白就像这个系统的"总指挥"。它不仅能客观评价控糖效果,还能预警潜在风险。下次复查时,别忘了主动问问医生这个指标的情况。记住,控糖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血糖值,更要关注长期的健康趋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