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喝越多,患癌风险越高?牛奶还能喝吗?研究给出答案!

发布于 2025/07/15 20:31

牛奶盒上的保质期还没到,朋友圈的"保质期"先到期了?最近"牛奶致癌论"又在各大群聊疯传,搞得每天一杯奶的上班族们心慌慌。先别急着清空冰箱,让我们用科学放大镜看看这些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一、牛奶致癌论的来源在哪?

1、激素说

有观点认为现代奶牛使用生长激素,会导致牛奶中IGF-1含量升高。实际上经过巴氏杀菌后,这类激素活性基本消失。正规渠道购买的牛奶都要经过严格检测。

2、酪蛋白说

某些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酪蛋白可能促进癌细胞生长。但人体代谢与实验动物存在差异,日常饮用量远达不到实验剂量。

3、乳糖说

关于乳糖可能增加卵巢癌风险的说法,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缺乏足够证据支持。

二、科学界到底怎么看?

1、权威机.构态度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最新报告指出,适量饮用牛奶可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居民膳食指南仍推荐每日300ml液态奶。

2、剂量是关键

任何食物过量都可能带来风险。研究显示每日饮用超过1升牛奶才需要关注潜在影响,这远超普通人饮用量。

3、个体差异

乳糖不耐受人群确实需要注意,但这不是牛奶本身的问题。就像海鲜过敏不代表海鲜有害。

三、怎样喝奶更安心?

1、控制总量

每天1-2杯(200-400ml)是安全范围,既能补钙又不会过量。

2、注意搭配

避免与浓茶、巧克力同食,以免影响钙吸收。早餐搭配谷物是不错选择。

3、选择正规产品

认准国家标准,拒绝来源不明的乳制品。巴氏奶和常温奶各有优势。

四、这些人群要特别注意

1、激素敏感型疾病患者

如乳腺癌患者建议咨询医生,但不代表所有人需要戒奶。

2、严重痤疮人群

部分研究显示牛奶可能加重痤疮,可尝试减少摄入观察效果。

3、慢性肾病患者

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牛奶陪伴人类已有上万年历史,没必要因为片面信息就全盘否定。与其纠结"能不能喝",不如关注"怎么喝更好"。记住,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保持理性判断,才能从日常饮食中真正获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