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出现供血不足时,身体会发出这些预警信号。中老年人尤其要警惕,有些症状看似平常,却可能是大脑在“求.救”。
一、这些异常表现要当心
1、突然眼前发黑
持续几秒的视物模糊或单眼失明,医学上称为“一过性黑矇”。约70%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这是视网膜短暂缺血的表现。
2、无缘无故头晕
不同于普通头晕,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往往伴随恶心呕吐,起身或转头时加重。小脑或脑干缺血时,可能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
3、频繁打哈欠
连续打哈欠不一定是困倦,可能是脑组织缺氧的补偿反应。临床统计显示,约80%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异常频繁的哈欠。
二、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
1、记忆力断崖式下降
突然叫不出熟人名字、忘记刚放的东西在哪。这种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额叶供血不足有关,不同于正常的老年健忘。
2、性格突然改变
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易怒暴躁,或是突然沉默寡言。人格改变可能是额叶或颞叶缺血的表现,家属往往最后才意识到这是病态。
3、吞咽困难
喝水频繁呛咳、咀嚼无力,要警惕延髓缺血。这个控制吞咽功能的区域一旦供血不足,会直接影响进食安全。
三、日常预防的黄金法则
1、控好三高指标
将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空腹6.1mmol/L以内。定期监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最好不超过2.6mmol/L。
2、改变睡姿习惯
避免长时间仰头或俯卧,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侧卧时在膝盖间夹个枕头,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3、科学补充水分
每天饮用1500-2000ml温水,分次少量饮用。晨起和睡前各喝200ml,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四、两个危险时刻要警惕
1、清晨起床时
人体血压晨峰现象加上整夜水分流失,使得早晨6-10点成为脑梗高发时段。建议醒来后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缓慢起身。
2、饭后半小时
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时,脑部供血相对减少。避免饭后立即洗澡或剧烈运动,高龄老人最好餐后静坐30分钟。
发现这些信号别犹豫,及时就医能争取黄金救治时间。平时多关注父母的身体变化,一次及时的提醒可能避免严重后果。记住,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从今天开始就帮家人建立科学的防护意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