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吃坚果有哪些好处?孕期多吃坚果宝宝过敏机率会减少

发布于 2023-01-10 09:08

坚果味道酥脆可口,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孕妇都喜欢。研究发现,孕期适量食用坚果可降低婴儿将来患过敏相关疾病的风险。

孕期吃点坚果减少了BB敏率

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迈克尔·杨博士及其同事对护士健康调查II分析了孕期饮食及其孩子出生后的过敏。结果发现,8200份抽样调查共有300名儿童食物过敏,其中140例是坚果过敏。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坚果不过敏的妇女在怀孕期间经常吃坚果(每周超过5次),这可以大大降低婴儿未来坚果过敏的可能性。

新研究进一步表明,早期接触过敏原可以增强儿童对过敏原的耐受性,降低儿童食物过敏的风险。如果孕妇没有坚果过敏史,她们可以经常吃坚果,这不仅可以补充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可以降低婴儿未来患过敏相关疾病的风险。

因此,坚果不仅受到母亲的喜爱,也受到婴儿的喜爱。对坚果不过敏的妈妈不妨把这种美味的食材作为零食的首选。

然而,坚果的种类太多了,并不是所有的类型都适合孕妇,不同坚果的好处也有自己的优势,了解坚果的种类,可以让孕妇更好地搭配哦。

5种美味坚果适合孕妇

核桃性温甜,具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的功效。此外,核桃富含磷脂,能补脑健脑,促进大脑皮质发育。500克核桃仁相当于2500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的营养价值,其中钠蛋白、赖氨酸、谷氨酸、维生素E约60%。孕期吃核桃能有效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

腰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21%,含油率40%,维生素含量也很高,能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效果好,还能改善干性皮肤,还能为孕妇补充铁、锌等元素。

花生花生衣富含铁,具有补血的作用。花生仁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0%,其营养价值可与鸡蛋、牛奶、瘦肉相媲美,易被人体吸收。花生不仅可以作为零食食用,还可以作为蔬菜、汤、花生豆浆等。

美味的开心果也含有准妈妈孕期开心果富含维生素、叶酸、磷、钾、钠、钙、烟酸、泛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因为开心果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有助于排毒。治疗神经衰弱浮肿、贫血、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等疾病是真正的开心果。

榛子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1、B2.孕妇常吃榛子,有明目健脑的功效。

坚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孕妇在食用时应控制剂量,每天不得超过50克。由于坚果油性高,热量高,孕妇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量食用坚果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肥胖。此外,坚果在加工过程中经过油炸和腌制食用容易上火

孕妇不仅要控制吃坚果的量,还要选择坚果的种类。原来的坚果比调味品好,煮的坚果比烤的炸坚果好。孕妇尽量不要选择炒焦坚果,如炒栗子、炒花生、胡椒盐花生、胡椒盐核桃等。因为在炒的过程中,坚果中的许多营养物质会被破坏,甚至会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孕妇应该远离这些坚果。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回答: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大约在20%-30%之间,主要与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类型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有关。通过针对性检查、规范化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

Q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回答: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常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类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甚至猝死。患者需及早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

Q
扁桃体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回答: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其中以链球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导致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组...

Q
洗纹身最好的方法不留疤多少钱

回答:洗纹身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专业激光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疤痕风险,一般价格在每次5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视纹身大小、颜色深浅和治疗次数而定。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方法与专...

Q
腮腺炎吃什么消炎药

回答: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而细菌感染诱发的腮腺炎则可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

Q
心脏药物球囊是什么,手术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

回答:心脏药物球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微创医疗技术,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1、什么是心脏药物球...

Q
发烧可以吃蓝莓吗

回答:发烧可以吃蓝莓,但要适量,且需注意身体对食物的反应。蓝莓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支持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但冷饮或冰冻的蓝莓可能刺激咽喉,不建议发烧期间食用过凉或过...

Q
头孢地尼分散片可以一次吃两粒吗

回答: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否可以一次吃两粒,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剂量等具体情况决定。盲目加大剂量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累积中毒,遵医嘱是用药的前提。 1、决定剂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