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眼轴异常延长,造成视网膜与光的聚焦点分离,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影响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等。主要防治手段包括科学矫正视力、控制度数增长以及进行视力保健。
1、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与遗传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双亲均为高度近视,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概率大幅增加。这是因为与眼部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眼球结构更易发生改变。对于具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群,应在儿童时期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度数过快增长。
2、环境因素
电子屏幕的广泛使用和过度用眼是高度近视在现代社会中高发的重要原因。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比如长时间阅读、写作,以及在昏暗光线下用眼,都会增加眼睛疲劳,加速眼轴增长。建议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可远眺远处绿色植物,缓解视疲劳;尽量减少夜间亮屏使用,并保持适当的灯光条件。
3、生理因素
随着眼睛的发育,某些人群的眼球巩膜结构可能过于脆弱,导致眼轴过度拉长,从而成为高度近视。青少年时期眼球尚未完全发育定型,如果在这一阶段用眼不当,发生近视的风险较大。儿童和青少年应重视户外活动,每天保持至少2小时的日光暴露,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进展。
4、病理原因
高度近视还可能伴随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等并发症,长时间不干预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一旦出现眼前黑影漂浮、闪光感或视力骤然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排除可能的病理性风险。
5、治疗与矫正
a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为大多数高度近视患者提供清晰视力,但要确保验光准确并定期复查。
b角膜接触镜:如OK镜矫正或RGP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对青少年更为合适,有助于延缓眼轴发育。
c手术治疗:成人可选择激光手术如飞秒激光、全飞秒激光或ICL眼内晶体植入术,但需经过详细检查评估适应症。
高度近视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视力下降,还可能带来多种眼部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是控制和减轻疾病的关键。无论是否高度近视,都建议从儿童时代养成科学用眼及定期检查的好习惯,有助于实现终身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