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通过饮食调节、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急性肠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急性肠炎发作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肠道负担。
2、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ORS是常用方法,每袋溶解于500ml温水中,少量多次饮用。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输液。
3、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可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0.1g,每日3次、左氧氟沙星片0.5g,每日1次。止泻药如蒙脱石散3g,每日3次可缓解腹泻症状。
4、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无需使用抗生素。药物刺激引起的肠炎需停用相关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肠炎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
5、症状监测:密切观察体温、大便次数、腹痛程度等变化。若出现高热、持续腹泻、剧烈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急性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饮食上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香蕉等,帮助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