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护理作为特殊护理的一部分,其核心是保持气管通畅、防止感染及并发症。护理重点包括清洁护理、正确吸痰和观察患者异常表现。以下从不同环节具体阐述气管切开护理的常规步骤。
1、保持气管清洁及通畅
气管切开后,分泌物会明显增加,若不及时清除易导致阻塞。
使用无菌吸痰管吸痰,确保操作前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吸痰应轻柔,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吸引压力适中,建议控制在80-120 mmHg,时间不超过15秒。
定期更换气管套管。内套管可每日取下消毒清理一次,确保无菌操作,外套管每周更换一次。
2、预防感染
感染是气管切开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需要严格执行预防措施。
确保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切口,随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必要时涂抹抗菌药物。建议每日护理至少2-3次。
避免病房环境中的空气污染,可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并严禁患者接触烟雾或粉尘较多的环境。
3、掌握湿化护理技巧
保持气道湿化可以防止痰液干结,增强舒适感。
在吸氧时使用湿化装置,氧气通过湿化瓶后吸入。
使用加湿器调节房间湿度,并鼓励患者适量摄取温开水,以额外口腔补水。
4、观察患者异常表现
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咳嗽急促、面色异常、分泌物性质改变等现象。痰液若变为黄色、绿色或有臭味且患者发热,应立即联系防止呼吸道严重感染。
5、心理支持及恢复训练
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因气道变化及沟通困难出现焦虑等情绪。家属应多沟通关心,护理人员也可指导患者学习简单的书写或手势表达。长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改善气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气管切开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规范操作、细致观察和周到照护,可以有效预防风险,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若护理中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