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微创方式,将治疗手段直接作用于肝癌组织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靶向性强等特点。常用的方法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等,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合并基础肝病的患者尤为适用。
1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通过影像引导,将药物或物理消融手段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减少全身性副作用。相比传统开腹手术,介入治疗创伤较小、恢复更快,特别适合肝功能较差或中晚期肝癌患者。
2常见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①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这是最常用的介入治疗之一。通过插入导管至肝动脉,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既阻断了肿瘤的血液供应,又让化疗药物局部高效发挥作用。这种方法可帮助控制肿瘤生长,但需结合患者整体状况评估是否适合治疗。
② 射频消融RFA:采用射频电极消融技术,通过高频电流将热量传递至肿瘤部位,直接“烧死”肿瘤细胞。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肝癌病灶,特别是在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时效果更佳。
③ 微波消融MWA:通过微波在肿瘤区域产生热效应杀死癌细胞,治疗效率和安全性较高。微波消融在操作时间上比射频消融更短,消融区域更均匀,适合于肿瘤部位较深、体积稍大的病灶。
3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肝癌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肝脏、小于5厘米病灶或少量病灶患者,以及不适合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但对于全身转移或严重肝功能受损者,介入治疗可能效果有限。治疗后需密切监测并预防并发症,包括发热、疼痛、肝功能损伤等。
肝癌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式,但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关键,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还可联合系统性治疗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