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治疗上以药物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为主。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诊断时需与其他血管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相鉴别,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预防感染。
1、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感染、食物、药物等环境因素有关。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自身抗体攻击血管壁,引起血管炎。部分病例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呼吸道感染尤其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的诱因。过敏体质患者易对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过敏,导致免疫反应异常。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可能诱发过敏。
2、过敏性紫癜的典型表现为下肢和臀部对称性的紫红色皮疹,可伴有水肿和瘙痒。关节型患者出现双下肢关节肿痛,腹型患者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肾型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查体可见皮肤紫癜,按压不褪色,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有助于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3、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皮损特点、血小板计数正常可初步诊断。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轻度升高,出凝血时间正常。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肾脏受累程度。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鉴别。
4、治疗上,轻型患者可给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皮肤症状。关节型和腹型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肾脏受累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重症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避免过敏原。慢性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5、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穿着宽松舒适衣物,防止局部受压。观察皮损变化,如出现水疱、溃疡及时就医。记录每日摄入食物,发现可能过敏的食物及时剔除。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不提倡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警惕肾脏损害等并发症。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