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可根据病因、病程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类型。
1、年龄相关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以黄斑区玻璃膜疣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为特征,湿性则以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出血为表现。干性病变早期可通过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剂延缓进展,湿性病变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2、糖尿病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由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引起。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视力下降。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3、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多见于老年女性,继发性可由外伤、高度近视等引起。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特发性裂孔需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
4、黄斑前膜:黄斑前膜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与玻璃体后脱离有关,继发性可由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等引起。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严重者需玻璃体切割手术剥除前膜。
5、中心性浆液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与精神压力、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表现为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多数可自愈,严重者需激光光凝或光动力疗法治疗。
黄斑病变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过度饮酒等危险因素。饮食方面可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绿色蔬菜及黄色水果。适度进行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黄斑病变,有助于保护视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