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长生
副主任医师
浙医二院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儿童因某些疾病或损伤导致呼吸功能快速发生障碍,无法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危险状态。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气道阻塞、肺部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干预措施通常包括氧疗、机械通气和针对具体病因的治疗。
1、引发原因解析
导致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类:
① 感染:严重的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会导致肺部功能受损,尤其是病毒或细菌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如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② 气道阻塞:气道梗阻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一大诱因,比如误吸食物、异物卡喉、喉炎导致气管肿胀等情况可能迅速恶化。
③ 肺部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这些疾病会直接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功能。
④ 中枢神经系统问题:脑膜炎、颅内出血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呼吸中枢的调控能力,导致呼吸衰竭。
⑤ 其他原因:如外伤导致气胸或血氧减少,或因代谢异常如酸碱失衡干扰呼吸功能。
2、可能的处理方法
① 氧疗支持:初步干预会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方式增加血氧浓度,缓解缺氧症状。
② 机械通气:若患者持续呼吸困难,可通过无创通气如CPAP或BiPAP或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③ 病因治疗:对于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等纠正感染;气道阻塞者需立即清理异物或减轻气管肿胀;哮喘患者则可能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④ 其他治疗:需要时可结合药物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或使用激素抑制肺部炎症反应。若合并严重败血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还需多学科协作抢救。
3、预防措施和护理
日常生活中需加强预防,尽量减少感染、异物吸入等风险。注意肺炎疫苗等疫苗的接种,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的早期征兆时要立即就医。家庭护理需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被动吸烟,同时加强儿童自身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及适度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如果发现小儿呼吸急促、面色紫绀或呼吸暂停等症状,应迅速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间。早期识别及干预是避免病情加重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家长应保持警惕,必要时可咨询相关专业医生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呼吸衰竭问题,守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