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

发布于 2011-10-01 14:35

  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这里仅就这句话,特别是其中的“掤劲”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掤劲

  陈氏太极拳所说的掤劲,就是一般拳家所说的内劲。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拳的内劲,是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持久锻炼自然产生的,能在内里变化的缠丝劲。陈发科先生称这种劲为掤劲。

  王成先生进一步指出:推手过程中,全凭听劲。无论什么着法,接触点上,必须加给对方一个掤劲。掤劲不是抵、抗,而是掌握对方劲路的劲,你用力、我掌舵的劲。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有以下的认识:

  (1)太极拳锻炼时以松、圆、慢为主,重在内在功夫的修炼,逐步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劲力,形式上又有“形不外露,劲蕴于内”的特点,不令人知,因而称这个劲为内劲。

  (2)内劲主要是通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的锻炼得来,螺旋运动本身也是化解来力的方法,因而称内劲为缠丝劲。

  (3)我们以为,把缠丝劲称为掤劲更合适。从字面意义理解,掤(通“棚”),意为把席、布等搭架支张起来,遮蔽风雨或日光,如天棚、帐棚等;从太极内劲的作用考虑,它既有借用“掤”字,作为以手搭棚掩护身体的作用,更有将对方“掤起”的意思,应尽量使对方脚不得力,使“其根自断”,方易控制对方劲路,使其进退不能,处处被动,利于我根据需要,用最小的力调动或击倒对手。

  二、如何练习掤劲

  (1)放松。太极拳要求:“由松入手,化僵为柔”。在各个阶段,都要求放松。放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肢体要放松。使全身的肌肉、骨骼、筋腱、皮肤都舒展开,做到最大限度地松开、放长,把自身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二是指思想、情绪要放松。排除一切杂念,情绪稳定。意念中要有放松才是对的、才能出真功夫的想法。这两方面紧密相联。肢体上不放松,意念就很难放松,意念上不放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放松。要做到“神舒体静”,以“内松”促“外松”,最后达到“内外皆松”。

  (2)练好拳架,达到着熟。太极拳重意不重形,重内不重外。但其中的“意”、“内”,不能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合适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方法得来。方法之一就是练好拳架。拳架是用来模拟劲路的,练拳架既可以增加练拳的兴趣,又能检查劲路是否正确。练习拳架时,要按照阴阳平衡理论,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旋踝转腿、舒指坐腕。拳架练对了以后,还要做到着熟。“着熟而渐悟懂劲”,劲是内里的变化,通过“着”这个有形的动作表现。没有“着”,不可能表现出劲,练到着熟并知其变化,才能产生掤劲,进而懂劲。

  (3)螺旋转动。陈氏太极拳通过螺旋转动产生掤劲,是区别其他拳种运动形式的独特之处。这种螺旋运动,贯穿全身。“通过反复持久地锻炼,体内自然产生一种似松非松而富有弹性的缠丝劲”。开始练习时,可先从手的缠丝开始,即所谓的“划圈”。“要想练好拳,先把圈划圆”,要尽量使圈无凹凸处、无间断处。“要想拳法好,要把圈化小”。要从大圈开始,逐步化至中圈、最后化成小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螺旋运动,仅有手上的缠丝劲不行,还要有身上的螺旋劲。“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既要有手的自转,也要有围绕腰的公转,使身体围绕腰脊运动,形成立体螺旋。身肢的运动,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缠丝劲贯穿于身法之中,达到意、气、身相统一,内气和劲力相协调。长久练习,掤劲自生。

  三、松与掤的关系

  (1)正确理解放松。放松不是放软。松是指意识、形体放开,舒松自然、不紧张的意思,但决不是精神松懈。而软是肌肉松散、毫无力气,虚无、瘫着的意思。必须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人们讲柔中寓刚,从未讲软中寓刚,软也不可能寓刚。放松能产生有韧性的柔劲,而软了,就无劲了。现在练太极拳的人群中,不乏有误解了松,而出现“软”的现象。

  (2)放松是为了产生掤劲。放松是手段,是方法,产生掤劲才是其直接目的(但不是其最终目的)。松是为了“通”,放松了,才能逐步打通任督二脉,进而使十二经脉也相继打通。经脉打通了,身体不适之处,可进行检查。通了之后,有了内气运行,劲可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到达身体任何一点。在练拳之初,不可过分追求掤,应以松、圆、慢为主。

  (3)松与掤是统一的。没有松,就不可能有掤;要真有掤劲放松是前提。松不了,无掤劲,应用上就困难。王宗岳讲“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而愈长,退之则愈促”。如不会放松,一味用僵劲,很难做到“俯之弥深、退之愈促”,反过来,如无掤劲,不会螺旋转动,则不可能达到“仰之弥高,进之愈长”。太极拳在战略上要求舍己从人、以静制动,但如无松与掤这个条件,做不到沾、连、粘、随,取胜也是困难的。

  四、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练好基本功。太极拳既然是拳,需要时就要有速度和力量,因而要练好基本功。比如,要把腿踢开。“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如腿踢不好,则腰沉不下、胯松不开、裆撑不圆、膝活不了、步就上不去。拳架都难打好,掤劲自然难以产生,就更谈不到应用了。还要练好太极功法。“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法既是增加体质耐力的手段,也是产生掤劲的重要方法。开始时,最好选择某一功法练习,不必各种功法一起练。我们体会,在众多功法中,还是以王成老师在其著作《太极健身实用对练》中披露的“晃桩”,效果最为显著,该功法原是太极门中练习掤劲和按劲的专习方法,各位不妨一试。

  (2)不可把掤劲神秘化。掤劲本质上是力,必然符合力学原理,不必被一些玄虚说法和表面现象所迷惑。如把它神秘化,反而不易练出真正的掤劲。

  (3)掤劲不等于掤法。掤法是太极八法中的一种,而掤劲则贯穿于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之中。不可把两者混为一谈。有人认为“太极是掤劲”的说法不全面,实际上混淆了掤劲与掤法两个不同的概念。

  (4)要有整劲。放松了,气通了之后,身体的劲力可集中于身体任何一点,即可产生所谓的“整劲”。所以练拳架时,应在放松的前提下,时时注意意、气、架三者合一,做到周身一家,最后则可“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如遇强敌,内劲猝发,有“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之效果。

  详情可登录太极专题http://tcms.fh21.com.cn/ts/taiji/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一般点雀斑需要多少钱一颗

回答: 点雀斑一般需要50-300元一颗,具体费用与治疗方式、设备类型、治疗面积等因素有关。 激光点雀斑通常采用调Q激光或皮秒激光,单颗价格在100-300元,治疗时可能产生轻微灼热感,...

Q
布洛芬颗粒能治神经痛吗

回答: 布洛芬颗粒可以缓解轻至中度神经痛,但无法根治病因。 布洛芬颗粒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适用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该药物对炎...

Q
孕晚期打呼噜是缺氧吗 孕晚期打呼噜真正原因要了解

回答: 孕晚期打呼噜可能是缺氧的表现,也可能与生理变化有关。孕晚期打呼噜通常由激素水平变化、鼻黏膜充血、体重增加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能伴随睡眠呼吸暂停。 孕晚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

Q
囗腔溃烂是怎么回事

回答: 口腔溃烂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局部创伤等因素有关。 口腔溃烂在遗传因素方面,可能与家族遗传性口腔黏膜疾病有关,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免疫异常如白塞病、克罗恩病等系统性...

Q
小孩打呼噜时如何睡觉 正确睡姿让小孩告别\"呼噜娃\"

回答: 小孩打呼噜可通过调整睡姿、改善环境和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小孩打呼噜可能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或过敏性鼻炎有关。侧卧位能减少舌根后坠,缓解气道阻塞,可在背部垫软枕帮助保持姿势。...

Q
鼻病毒母婴传播吗

回答: 鼻病毒可以母婴传播,但概率较低。 鼻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属于接触传播的一种形式。母亲感染鼻病毒后,可能通过亲吻、共用餐具或直接接触婴儿面部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婴...

Q
嘴里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回答: 嘴里疼可能与口腔溃疡、牙龈炎、疱疹性口炎等因素有关。 口腔溃疡是嘴里疼的常见原因,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周围有红晕,触碰时疼痛明显。牙龈炎多由牙菌斑堆...

Q
宝宝流鼻血怎么回事 宝宝流鼻血警惕三种情况

回答: 宝宝流鼻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鼻腔炎症等因素有关。 鼻腔干燥是宝宝流鼻血的常见原因,空气干燥或频繁挖鼻孔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受损出血。外伤如碰撞或跌倒也可能造成鼻部血管破裂。鼻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