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配豆浆,你错了几年

发布于 2014-09-03 14:38

  豆浆和鸡蛋可以一起吃吗?很多人对此存在疑问,专家建议这两者还是分开吃更营养。因为二者同食会大大降低食物中的营养。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小编推荐:

  与肉同食的禁忌你知道吗  健康饮食!喝牛奶之后不能吃橘子

  一、吃煮老的鸡蛋不易吸收

  长时间煮鸡蛋,蛋黄表面会形成灰绿色硫化亚铁层,人体难以吸收。蛋白质老化会变硬变韧,影响食欲,也不易吸收。

  二、炒鸡蛋不需放味精破坏鲜味


鸡蛋与豆浆同食不科学 

  鸡蛋中含有氯化钠和大量的谷氨酸,这两种成分加热后生成谷氨酸钠,有纯正的鲜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如果炒鸡蛋时放入味精,会影响鸡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钠,破坏鸡蛋的鲜味。

  三、鸡蛋与糖同煮导致血液凝固

  很多鸡蛋食谱里都离不开一种调味料:糖。比如蛋糕、双皮奶、鲜奶炖蛋、腐竹鸡蛋汤水、番茄炒蛋……其实,鸡蛋与糖一起烹饪,二者之间会因高温作用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了鸡蛋中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成分。更值得注意的是,糖基赖氨酸有凝血作用,进入人体后就会造成危害。

  四、鸡蛋与豆浆同食降低营养价值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许多人认为早餐一杯豆浆,一个鸡蛋同吃营养好,因为两个都是高营养的东西。其实,市民都忽视了鸡蛋与豆浆等食品同吃会造成营养的很大损失,更严重的会引起腹泻。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营养的东西一起吃都好。因为任何食物都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它们之间会发生相生相克的作用,搭配好了,可以功效倍增,搭配错了,则会降低食物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反应。

  像豆浆性味属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强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而鸡蛋的蛋清中有一种叫做卵松蛋白的物质,两者结合恰恰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豆浆可以适量搭配馒头、面包等主食,另外可以利用豆浆机在家中自己打造营养好喝的红枣枸杞豆浆、黑芝麻豆浆、五谷豆浆等,既天然又营养!

  更多内容请关注飞华健康网养生频道http://ys.fh21.com.cn/

  牛奶不能与果汁共饮  与螃蟹相克的食物

  猜你喜欢:

  同时,平时喜欢吃鸡蛋的朋友们要注意了:鸡蛋还有一个饮食禁忌,就是不能与兔肉同吃,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鸡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共食会发生反应,刺激胃肠道,引起腹泻。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饭后血糖7.9正常吗

回答:饭后血糖7.9、mmol/L一般属于正常范围,但仍需结合个体情况及健康状态做进一步评估。健康成人的饭后两小时血糖通常不超过7.8、mmol/L,7.9略高但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Q
移植后腹痛剧烈成功了吗

回答:移植后腹痛剧烈可能并不一定表明移植手术的成功或失败,而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术后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感染或者移植排斥反应等。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对症处理。 1、术后疼痛的正常现...

Q
性别认知障碍是不是病

回答:性别认知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否构成“疾病”需要根据其对个人生活和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判断,通常在相关诊断中被归类为“性别焦虑”。性别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性别身份的持续性...

Q
12岁女孩脸上长痘痘怎么消除

回答:12岁女孩脸上长痘痘可以通过调整作息、均衡饮食、正确清洁和护肤等方法改善,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痘痘通常与青春期激素分泌波动、自身皮肤特点、生活习惯、甚至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以下从...

Q
小儿张口呼吸是怎么回事

回答:小儿张口呼吸可能由鼻腔阻塞、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应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免影响孩子的面部发育和健康。常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病理问题,可通过医疗...

Q
蒙脱石散是中药还是西药

回答:蒙脱石散是一种非处方药物,严格来说,它既不是中药也不是西药,而是一种矿物性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天然蒙脱石。蒙脱石散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用于缓解腹泻症状、保护胃肠黏膜,还能吸附肠道...

Q
脑部神经受损怎样才可以慢慢恢复好

回答:脑部神经受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神经康复锻炼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促进恢复,但具体是否能够完全修复取决于神经损伤程度、损伤原因以及个体恢复能力。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

Q
艾滋病患者服用药物痒怎么办

回答:艾滋病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瘙痒可能是药物副作用、过敏反应或免疫功能相关性皮肤问题,应尽早明确原因并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措施,如调整药物、抗过敏治疗或针对症状护理。 1、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