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肥胖怎么办 这三招让你轻松预防产后肥胖

发布于 2021-11-23 13:55

  怀孕让更多的女人体验了一把当母亲的感觉,但是生完孩子过后很多的妈妈都会出现产后肥胖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和形象,防止产后发胖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你担心产后肥胖的问题,我们就从科学的饮食入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的运动起来。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尚女士来信说:我的孩子已经快6个月了,据说,分娩后的妈妈在断奶后,奶水中的营养成分会储存在体内,因此很容易使人发胖。我很担心自己的身材,不知道该怎么办。请问,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吧:“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造成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素摄入过剩和运动减少。

  为了使新妈妈奶水充足、富含营养,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健康,多数新妈妈十分讲究哺乳期的营养补充。除了每天三餐外,营养滋补品终日不断,条件好的还会另加几顿点心,如此造成新妈妈营养过剩。加之产后产妇喜静厌动,忽视产后锻炼,且断奶后晚上睡眠相对充足了。凡此种种,都会促成新妈妈肥胖臃肿。

  对于断奶后,奶水中营养成分储存在体内使人发胖,也是一种误解。因为就乳汁本身而言,其成分中90%是水分,而其他一些 营养成分,对母体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具有任何使新妈妈肥胖的因素。因此说,新妈妈的肥胖,与是否断奶关系不大,靠延长哺乳来保持身材的苗条并非良策。

  防止产后发胖的方法:

  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产妇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保证体力的复原和养育宝宝,但不宜多吃那些肥甘厚腻的高脂肪、高糖类食品。

  尽早下床活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如果没有会阴撕裂,24小时后就可下地稍事活动,两周后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强和改善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器官的功能,调节新陈代谢的水平,消耗体内多余的糖和脂肪,并使其转化为热能,有利于消除肥胖。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坚持做产后保健操及体育锻炼,以加强骨盆等处的肌肉收缩力,防止腹肌松弛,还可减少腰部、臀部和腹部的脂肪堆积。

  对于新妈妈来说一直有很多奇怪的说法影响着她们。比如有一个说法是断奶导致产后肥胖。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防止产后发胖应当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尽早下床活动。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就可以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如何去除牙垢和牙结石 五大方法告别\"难以启齿\"的痛

回答: 牙垢和牙结石可通过日常清洁、专业洗牙、使用牙线、漱口水和饮食调整等方法去除。 牙垢是牙齿表面沉积的软性菌斑,主要由食物残渣和细菌组成,长期积累会钙化形成牙结石。坚持早晚刷牙并使用...

Q
头痛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回答: 头痛的预防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适度运动等。 头痛可能与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因睡眠紊乱引发的头痛,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

Q
青少年如何进行视力矫正 这么做让你摘掉眼镜

回答: 青少年视力矫正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或进行屈光手术等方式实现,具体需根据视力情况选择合适矫正方案。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适合多数近视青少年,镜片度数需经专业验光确...

Q
耳气压伤怎么治疗 耳气压伤的几个疗法须知

回答: 耳气压伤可通过调整呼吸、药物治疗、鼓膜修复等方式治疗。 耳气压伤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调整呼吸可通过捏鼻鼓气...

Q
如何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

回答: 前列腺炎可通过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及规律排尿等方式预防。 前列腺炎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前列腺充血概率。憋尿会使尿液反流至前列...

Q
怀孕第2个月孕妇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回答: 怀孕第2个月孕妇身体可能出现停经、乳房胀痛、恶心呕吐等变化。 怀孕第2个月属于孕早期,此时胚胎开始快速发育,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停经是最早出现的表现,由于孕激素持续分泌...

Q
孩子腺样体肥大吃什么药

回答: 腺样体肥大患儿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 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睡眠...

Q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

回答: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注意日常姿势管理、适度运动及疼痛控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每隔1小时需起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