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苦味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4-02-23 11:31

白菜可以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道家常美食了,味道一般清甜可口。但是有些白菜却味道发苦,吃起来口感不佳。造成这种原因的有很多,多半和施肥有关,氮肥是比较常见的化肥原料,可以增加白菜的产量,但是如果施肥过多的话,则会降低白菜的口感,甚至令白菜味道发苦。

一、白菜发苦是怎么回事

大白菜口感好坏和品种有一定关系,温差大,糖分容易积累,白菜口感会更好,所以一般来说,秋天的大白菜口感最佳、味道鲜美。有些白菜味道发苦,口感不佳,与施肥有关,施加氮肥会使大白菜产量提高,但是这样的白菜因为肥料催长,口感稍差,如果氮肥过多,味道还会有些发苦。一般情况下肉眼不好区分哪些白菜氮肥施加过多,市民在挑选大白菜时,可以选择一些白菜帮儿薄、棵小的,而且菜心包得越紧越好,这样的白菜又甜又干净。

二、大白菜发苦还能吃吗

白菜的苦与品种季节等有关,但对人体无害,可是如果是做熟的白菜隔时间长了再吃,就会产生有毒物质亚硝酸,这就不是苦的问题,还有致癌的危险。白菜苦能不能吃要看情况而定。

三、白菜怎么挑选

1、看品种。

贩白菜:每年9-10月份上市的白菜属于早熟品种,其特点是叶球颜色淡绿、黄绿或白色,称白帮菜或白口菜,菜棵小,叶肉薄,质细嫩,粗纤维较少,口味淡,品质中等,不耐藏,宜随吃随买,故有贩白菜之称。

窖白菜:11月份上市的白菜属晚期品种,叶色青绿,称青帮菜或青口菜。叶肉厚,组织紧密,韧性大,不宜受损伤,耐藏,故又称“窖白菜“。

青口菜:中熟品种。叶为淡绿色,称青帮菜或青白口菜,其生长期和耐藏性居于青口菜和白口菜之间,品质好。如胶州大白菜,北京青口白等。青口菜初期食用菜质较粗,但经秋冬季藏,叶肉变细嫩,口味变甜。

2、看菜叶。叶子大,叶子厚,褶皱多,所含水分较少;叶子小,叶子薄,褶皱少,所含水分较多。菜梗大的水分多,适合炒着吃;菜梗小的水分少,适合涮着吃。

3、看菜梗。把菜梗掰断,菜筋稀疏,则易烂,菜筋多而密,则不易烂。挑选白菜时,不要将菜梗去净,因为菜梗营养丰富,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和钙质的含量都比菜心高,而且能够保护菜心。

四、白菜怎么做好吃

香辣白菜

原料:大白菜500克,香油10克,精盐4克,白糖40克,醋15克,干辣椒5克,葱8克,姜5克。

制法:

1、将大白菜菜叶部分切下,只留中间白帮部分,洗干净切成两半,顺菜切成1。5厘米宽的条。再将干辣椒、葱、姜切成细丝。

2、把白菜放入盆内,均匀地撒上精盐,腌3~4小时,用手挤出白菜条中的水分,摆入盆内。

3、将香油放入锅内烧热,投入辣椒丝炸出香辣味。放入葱、姜丝煸炒出香味。烹入醋加入水50克及白糖。开后离火晾凉后,把汁浇在盆内的白菜条上,腌5小时,入冰箱存放。吃时改刀,一切两段。再把葱姜丝摆在白菜条上,浇上辣椒汁即成。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成人寒咳止咳方法

回答:成人在寒冷季节容易出现寒咳,这种咳嗽通常伴随着痰多、咳声重等症状。为了缓解寒咳,大家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药物。比如艾灸、拔罐、穴位贴敷,以及常用的止咳糖浆和复方甘草...

Q
自闭症孩子认知家人

回答: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方面常常面临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家人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家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支持他们的认知发展。比如,陪伴孩子、增加人际交往...

Q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中药

回答: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选择中药时,可以考虑百合、海螵蛸、白及、三七和甘草。这些中药可能对缓解症状有所帮助。不过,消化性溃疡有时会伴随出血等严重症状,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最好在专业医生的...

Q
小孩发热多久会抽搐一下

回答:小孩发热后,通常在体温上升的初期,也就是发热后的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抽搐的现象。不过,并不是所有小孩在发热时都会抽搐,这主要取决于发热的原因和小孩的身体状况。如果小孩的体温较高,...

Q
自闭症孩子的智商能提高吗

回答:自闭症儿童的智商是否能够提高,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孩子自闭症的严重程度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孩子,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智商是有可能得到提升的...

Q
做白内障手术要不要打针

回答:做白内障手术通常不需要打针,采用的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通过眼结膜表面进行麻醉穿刺。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感到疼痛,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而...

Q
打完戊肝疫苗后怀孕

回答:接种戊肝疫苗后发现怀孕,确实让不少准妈妈感到担忧。事实上,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影响妊娠,主要取决于个体差异。最重要的是,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评估胎儿是否受到影响。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

Q
小孩发热抽搐是能治疗吗

回答:小孩发热抽搐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儿童发热时比较常见,尤其当体温超过38.5°C时,抽搐的风险会增加。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和适当的处理,预后是非常好的。通常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