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茶明目清肝还提神醒脑,可有五类人喝不得

发布于 2024-06-11 17:36

菊花是指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概括为:“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正因如此,我国自古就有用菊花泡茶喝的传统。当下,菊花茶也是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饮品。

菊花茶有什么功效?

1.明目清肝

菊花茶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2.提神醒脑

菊花茶香气浓郁,提神醒脑,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


3.清热解火

菊花茶是最佳的降火良药,对于因干燥火旺而导致的喉咙发炎、痤疮、外感风热、口腔溃疡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4.防治心血管疾病

菊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长期饮用能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哪些人不宜喝菊花茶?

1.过敏体质者

有些人对菊花茶过敏,喝了菊花茶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红疹等症状。所以过敏体质者不宜喝菊花茶。

2.寒性体质者

寒性体质者,身体内部阴气过剩,阴阳失调,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以至于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身体呈寒性。主要表现为手脚冰冷、怕冷、怕吹风、喜欢喝热饮、吃热食、脸色苍白、唇色淡、常小便、常腹泻,女性月经推迟、血块多等。而菊花茶性微寒,所以寒性体质者不宜饮用。


3.风寒感冒者

风寒感冒多是由于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引起的,在秋、冬季发生比较多。而菊花茶性微寒,所以风寒感冒者不宜饮用。

4.孕妇

菊花茶味甘苦,性微寒。孕妇本身自身免疫力要比常人低下,脾胃较为虚弱,所以喝菊花茶一定要注意喝的量,最好不要喝太多,记得要泡的清淡。


5.低血压者

因为菊花茶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起到降压的作用。如果低血压者喝了菊花茶,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所用低血压者不宜喝菊花茶。


挑选菊花茶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1.个头匀:花型要一致。

2.无杂色:花瓣不能发暗。

3.有黄芯:有黄芯的菊花茶品质更好。

4.味道甜:好的贡菊有一股清香的甜味。

5.花朵整:好的贡菊用开水泡开后,不会有掉花瓣的情况。上等贡菊泡开后,就像鲜菊花开放一样漂亮、完整。

菊花茶如何冲泡?

饮菊花茶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冲泡即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中耳炎多长时间能好

回答:中耳炎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通常需要1-2周,部分慢性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局部滴耳液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鼓膜穿刺或鼓膜...

Q
男人打呼噜的解决办法吃滋补品

回答:打呼噜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适量食用滋补品缓解,根本原因可能与肥胖、鼻腔阻塞或睡眠姿势不良有关。对于轻度打呼噜,调整睡姿、控制体重和食用百合、莲子、枸杞等滋补品有一定帮助;对于严重情...

Q
颅底脑膜瘤如何去除

回答:颅底脑膜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方式去除,通常由基因突变、辐射暴露等因素引起。 1、手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经颅底入路手术和内镜辅助手术。手术...

Q
冰点冷光脱毛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回答:冰点冷光脱毛适合希望长期减少毛发的人群,但皮肤敏感、患有皮肤病或处于妊娠期的人应避免使用。冰点冷光脱毛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破坏毛囊的脱毛方法,适用于身体多个部位,如腋下、腿部、背部等...

Q
小儿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回答:小儿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乏力、呼吸急促、心悸、胸痛等,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反应、心脏损伤等原因引起。1、发热:小儿心肌炎常伴随发热,体温可能升高至38℃以...

Q
心肌酶多少钱做一次

回答:心肌酶检查的费用因地区和医院等级不同有所差异,通常价格在100元至300元之间。心肌酶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检查项目包括肌酸激酶CK、肌...

Q
做小耳畸形矫正费用要多少

回答:小耳畸形矫正费用通常在3万元至10万元之间,具体金额取决于手术方式、医疗机构和患者个体差异。小耳畸形是耳廓发育异常,主要因遗传、环境或胚胎发育问题引起,需通过手术重建耳廓形态。手术...

Q
儿童大便干硬排便困难怎么办

回答:儿童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改善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儿童大便干硬排便困难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异常、心理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