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有的儿童还会随之产生惊厥表现。那么哪些临床表现可以提示热性惊厥?它容易发生在哪些儿童中,会给儿童带来怎样的危害?儿科医生应该怎么处理这种疾病,又该如何安抚家长呢?这期医周,让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个看起来可怕,但预后良好的疾病。
热性惊厥是什么?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5岁以下儿童的热性惊厥发病率为2-4%。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温调控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生高热并可引起部分患儿大脑皮层的异常放电,从而产生惊厥。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的单纯型的热性惊厥可以自行缓解,并不会对神经系统产生结构性损伤或产生后遗症,也不会增加他们未来罹患癫痫的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在2008年修订的指南中将热性惊厥定义为6个月-5岁的发热儿童出现的痫性发作,需除外颅内感染、代谢障碍,并且没有无发热性惊厥的发作史。发热温度一般在38℃或以上。
热性惊厥可分为两种类型:单纯型和复杂型。其中单纯型的热性惊厥占80%,其预后较复杂型好。
什么样的宝宝容易发生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患儿的发热温度、遗传因素、感染、疫苗接种情况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发热:患儿的最高体温越高,越容易发生热性惊厥,但是引发惊厥的体温阈值因人而异。最高体温是决定热性惊厥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尽管其遗传方式并未完全揭示,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发病患儿存在热性惊厥的遗传易感性,而且其发生受多个基因影响。一级亲属或兄弟姐妹的热性惊厥发作史会增加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
感染:热性惊厥患儿通常合并病毒感染,少数儿童有细菌感染。一些可以导致高热的病毒,如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容易使感染的儿童发生热性惊厥。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疾病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引起热性惊厥,如百日咳、破伤风、白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但是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与疫苗的制备、接种年龄和患儿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单纯型热性惊厥最常见的症状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可累及表情肌、呼吸肌。部分患儿还可出现口吐白沫的表现。持续睁眼和斜视提示正在进行的痫性发作,而闭眼和深呼吸则是发作的结束标志。单纯型热性惊厥的发作时间大部分为3-4分钟,随后可出现意识紊乱、易激惹和嗜睡。
复杂型热性惊厥倾向在年龄更小的患儿中发生,且与神经系统异常发育的相关性更大。其发作时间更长,而且24小时内复发的机会更大。少部分患儿可出现一过性偏瘫。
热性惊厥怎么治?
对于痫性发作的发热患儿,首先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感染、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必要时可借助头颅MRI等影像学手段、腰椎穿刺进行确认。确诊热性惊厥后可启动以下治疗:
应急治疗:由于大部分的单纯型热性惊厥可以自行缓解,因此这部分患儿不需要治疗。对于发作时间持续5分钟以上的患儿,应在救护车或急诊尽早给予苯二氮?类药物以终止发作。越早启动治疗,患儿的发作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应对发热进行对症治疗,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也可应用退热剂来缓解患儿的不适,但退热剂的使用不会降低惊厥复发的风险。应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情况,必要时给予辅助通气。
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患儿经治疗后发作停止即可出院,而复杂型患儿则需视其恢复速度、体温情况决定是否收治入院进一步观察。
长期治疗:由于高达1/3的热性惊厥患儿会出现复发,可给患儿的家长开处家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直肠凝胶或咪达唑仑鼻腔喷雾。医生应教育家长两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并强调只有在患儿惊厥复发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时才给予用药。
预防治疗:大量系统回顾表明,连续/间歇性地预防性服用抗惊厥药物、退热药物不会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率。考虑到热性惊厥的预后一般较好,抗惊厥药物对儿童中枢系统带来的副作用远大于其益处。因此,AAP不推荐对热性惊厥的患儿预防性使用退热药或抗惊厥药物。
小儿的热性惊厥发作常常引起家长极大的担忧和恐慌,因此医生应该对家长做好抚慰工作,建议进行以下几点解释:
影响:热性惊厥本身一般不会对儿童的大脑造成损害,也不会影响患儿的大脑发育或智商。
预后:大部分热性惊厥的预后良好,尽管患儿发作场面可能很可怕,但是因热性惊厥引起死亡的可能性极低。
发作处理:家长应该让患儿侧躺,不要向他们的嘴巴里塞毛巾等异物,不要强行阻止患儿的肢体抽搐。记下患儿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时间小于5分钟的惊厥无需进行治疗。如果超过5分钟,可以呼唤救护车请求救援。若家中备有医生开处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在发作时间大于5分钟时按规定剂量给药。
发热处理:帮助患儿散热,不要穿过多衣物或捂被子以免进一步升高体温。同理,BMJ发表的关于热性惊厥的系统回顾已不推荐用温水擦拭患儿身体。
复发:1/3的患儿有再发生热性惊厥的可能,家长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并关注患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