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肿胀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孕期水肿怎么办 几种食疗方缓解水肿现象

来源:复禾健康网

随着肚子里的宝宝越来越大,准妈妈会觉得步伐越来越沉重,好像走路拖着千斤重担,除了肚子变大以外,还有一个变得笨重的原因是孕期水肿。那么孕期水肿该怎么办呢?

孕期水肿怎么办

充分休息消除水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静养,研究表明,人在静养时心脏、肝脏、肾脏等负担会减少,水肿自然会减轻或消失。

注意保暖浮肿,即水分积存。为了消除浮肿,必须保证血液循环畅通、气息顺畅。为了做到这两点,除了安心精养外,还要注意保暖。

穿着合适的衣服穿着紧身的衣服会导致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身体浮肿。因此,孕妈咪在怀孕期间尽量避免穿着过紧的衣服。

食用低盐餐怀孕后身体调节盐分、水分的机能下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控制盐分的摄取,每日摄取量在10g以下。

穿弹性袜为了减少过多血液堆积在下肢,建议妈妈在清晨出门前穿上弹性袜,尤其长期站立或是保持坐姿的孕妈咪。可以选择孕妇专用的袜子,在秋冬穿着还有保暖的功效。

抬高双腿建议孕妈咪在睡前把双腿抬高15~20分钟,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内压的双重作用,不仅能缓解孕期水肿,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左侧睡孕妈咪可以采取左侧卧,这样可以避免压迫到下肢静脉,并减少血液回流的阻力。这样还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迫。

孕期水肿食疗方推荐

鲤鱼汤

材料:鲤鱼50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桔皮6克,生姜6克。

制作:将四味药布包煎煮,取药液加生姜等佐料煮已洗净的鲤鱼,食鱼饮汤。

功用:具有健脾利水,理气调中的作用。

赤小豆山药粥

材料:赤小豆50克,鲜山药50克,白糖少许。

制作:先煮赤小豆,待八成熟时,下鲜山药,熟后加糖少许,即成。

功用: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作用。对脾虚湿蕴而已有化热的妊娠水肿、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者,食之颇益。

黄芪白术三皮饮

材料:黄芪、白术、冬瓜皮、茯苓皮各30克,生姜皮10克,大枣5枚。

制作:用水500毫升煮上六味至300毫升,再加白糖适量,分2次服用,或者顿服。

功用:具有补气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妊娠气虚水肿,皮肤薄而发亮的四肢肿胀。

葫芦壳白术饮

材料:葫芦壳、茯苓各15克,白术30克,生车前子10克。

制作:四味加水煎服,一剂煎2次,每日1剂,上下午服用。

功用:具有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对因脾虚而引起的妊娠水肿有显著效果。

黑鱼冬瓜汤

材料:大黑鱼1条约500克,冬瓜500克,调料适量。

制作:先将黑鱼洗净,冬瓜切块,同放入瓦锅里煮烂,再加少许葱白、大蒜,不加盐,煮熟后吃鱼喝汤。

功用:具有温肾利水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型的妊娠水肿。

川断羊肾粥

材料:川断15克,羊肾2对,羊肉250克,葱和五味佐料适量,粳米50克,苡仁20克。制作:先将川断、羊肾、羊肉,并入佐料,汤成下米和苡仁熬成粥,晨起作早餐服用。

功用:具有健脾利水,补肾安胎的功效。本粥适用于肾阳虚的妊娠水肿。

鲤鱼萝卜汤

材料:鲤鱼1条,萝卜120克。

制作:将鲤鱼洗净,宰杀干净,萝卜洗净切块,加佐料及清水适量煮熟,取汁代茶饮,吃萝卜和鱼。日服1剂,连服10天左右。

鲤鱼大腹皮汤

材料:鲤鱼1条,白术15克,大腹皮、陈皮各10克,生姜皮3克。

制作:将鲤鱼宰杀干净,药物用布包好,同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文火炖至烂熟,去药渣,用葱、蒜、无盐酱油调味。食鱼肉喝汤。分2次早晚服,连服3~4剂。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什么是双眼向上凝视 下一篇:眼距宽阔的治疗方法

常见疾病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父亲肾阳虚很多年要咋治疗好

回答:根据您叙述有肾阳虚,轻微甲减。脑梗和小脑出血史。根据您叙述的不适症状。可以动用右归丸。甲状...

医生医院推荐

谢琪

谢琪 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临床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及肠内营养治疗...
郭艺芳

郭艺芳 主任医师

河北省人民医院
擅长:心血病,老年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冠心病,...
张长群

张长群 副主任医师

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
擅长:心血管、呼吸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症抢救,如急...
邱建国

邱建国 主任医师

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
擅长:心血管内科专业和心超诊断专业,在诊治和抢...
张敏

张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工人疗养院
擅长: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

四肢肿胀热搜

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四肢 > 四肢肿胀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