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肺水肿主要由左心衰竭引起,常见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心源性肺水肿是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入肺泡和肺间质引发的急症。
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左心室收缩功能急剧下降。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并逆向传导至肺循环。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冷汗、濒死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压低。需紧急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药物可选用硝酸甘油、吗啡、呋塞米等。
2、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使左心室肥厚僵硬,舒张功能显著减退。当血压骤升超过代偿能力时,左心房压力急剧增高引发肺水肿。这类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增厚。治疗需静脉用硝普钠快速降压,联合利尿剂减轻容量负荷,同时纠正诱因如感染、应激等。
3、二尖瓣狭窄风湿热等原因导致二尖瓣开口面积缩小,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持续增高使肺静脉回流障碍,最终突破代偿极限发生肺水肿。典型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听诊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严重者需行瓣膜置换手术。
4、心肌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心肌弥漫性炎症,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常见于感冒后出现心悸、气促,肌钙蛋白显著升高但冠脉造影正常。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辅以利尿剂减轻肺淤血。暴发性心肌炎易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5、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导致心室腔扩大,射血分数进行性下降。晚期患者轻微活动即诱发呼吸困难,超声显示心室球形扩张。治疗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延缓心室重构,严重心力衰竭者可考虑心脏移植。
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负平衡。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避免突然增加活动量。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增长超过2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遵医嘱规范服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咳粉红色泡沫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