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益生菌制剂、解痉止痛药等方式治疗。小儿腹痛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对于功能性腹痛,可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儿脐周,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该方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管痉挛,适合因受凉或饮食刺激引起的暂时性腹痛。操作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单次热敷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调整饮食暂停食用生冷、油腻及高糖食物,改为米汤、烂面条等清淡流质饮食。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避免进食易致敏食物。该方法适用于积食或轻微胃肠炎引起的腹痛,通过减轻消化负担帮助恢复胃肠功能。
3、口服补液盐出现呕吐腹泻伴随腹痛时,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选择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按说明书比例配制。该方法针对病毒性胃肠炎导致的腹痛,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但需注意每次喂服量不超过5毫升。
4、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这类药物需用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使用后需观察排便情况及腹痛是否缓解。
5、解痉止痛药颠茄片等抗胆碱药可缓解肠痉挛性疼痛,但2岁以下幼儿禁用。严重肠绞痛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严格掌握剂量。该方法仅作为临时对症处理,不能替代病因治疗。
家长应记录患儿腹痛发作时间、部位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急性持续性腹痛、呕吐物带血、高热或精神萎靡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天气变化时做好腹部保暖,适当补充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反复发作的腹痛建议完善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